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矯正署臺中戒治所:回首頁

:::

【張老師有約之生命與死亡的探討】-王同學 (刊於本所「心世界」季刊第50期)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8-08-09
  • 資料點閱次數:1071

張老師有約之生命與死亡的探討

8898、王同學

 

我常自嘲自己是一個將生命與命運輸給檢察官的人。剛來到戒治所執行觀察勒戒時,我幾乎是把自己的心門緊閉著,直到有一天去上輔導課我遇見了張瑞宏老師。

記得第一次上輔導課的時,我對張老師有防備的心態,心裏總會想著這位老師不會是檢察官派來套我的吧?然而一次、兩次、三次…,我發現張老師他不只是認真在輔導同學,而且都是以他自己的經歷來勸化同學,雖然我沒有感動到流淚,但卻贏得我對他的「尊敬」。

現今的我每個星期最期待的就是與張老師的約會(輔導課)。我常跟老師抱怨,為什麼上課時間那麼少?這個情況是否印證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般:「快樂的時間總覺得過的飛快,痛苦的時間令人感到特別難熬」。因為跟老師的談話能讓我忘卻所有的痛苦,忘記一切的不愉快。

上星期我與瑞宏老師談論到「生命與死亡」的問題,我向老師提出了一論點:「人是向死的存在」。不論是誰,不管他曾經有過什麼樣的生活,每個人都必然會走向此生的終點。因為只要是生命的個體,物質的生命,必然走向死亡,就像前人一樣,沒有一位能免除歲月帶給人類的退化與死亡。

聽我所述,瑞宏老師只是笑咪咪的看著我,問我說:你曾經深深愛一個人嗎?你應該藉由愛來瞭解自己,而不是傷害自己;藉由愛去瞭解他人,而不是傷害他人。人們往往因為對死亡的無知,會深陷無限的恐懼中,然而生命的寬度與深度卻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如何為有限的生命拓展出無限的價值與意義,使生命有如春天的花園,綻放出五顏六色的生命花海,關鍵仍在自己。

在盡情綻放的生命中,既實踐了自己的生命價值,也豐富了別人的生活。龔自珍說:「落紅本非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凋零的落葉並非死亡,乃是以另一種生命的型態存在。所以說: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能活多久,只要能在自己有限的生命裡,盡本分活出自己,努力學習與成長,就是一種生命價值的無限延伸。

其次各大宗教對於死亡都有相當深刻的理解,他們認為此生只是暫時的,人們一方面要深信後世的存在,一方面要用心於此生,因為面對生死問題我們是做不了主的,但如果我們能夠珍惜生命,用心提升生命的品質,那麼便能跳出輪廻而超越生死。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其意是說:連如何好好活著都不瞭解,又如何能瞭解死亡?許多宗教的教義與研究死亡的學者也都主張,唯有用心生活於當下,生命的意義才能完全的彰顯;做好「善生」,也就是認真地生活,才能面對死亡、瞭解死亡,從而能夠更深刻地掌握生命的意義。

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我們應該學習面對並處理它,尤其當一個人在生命即將結束,生命勢將無法挽回的情況下,我們應協助其平安尊嚴的死亡。因此,「善終」是我們最美的祝福,是「善生」的延續,生命最後、最好也最美的禮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