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矯正署臺中戒治所:回首頁

:::

【生命教育課後心得-如何面對悲歡離合】-陳同學 (刊於本所「心世界」季刊第44期)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8-08-09
  • 資料點閱次數:788

生命教育課後心得-如何面對悲歡離合

2365、陳同學

 

有個朋友生病老是好不了,跟他一談起來,發現他開口閉口總是怨天尤人。人一旦有怨,就會累積恨意,恨意一積壓,病就不容易好。所以,不管是大病、小病,心裡建設非常重要,特別要懂得在「悲」、「歡」、「離」、「合」上面下功夫。

「悲」就是悲憫心。我們不能老是原諒自己,要學習去原諒別人。如果我們經常看到別人不好的一面,要反省自己可能也有這種現象,但是往往因為發現別人的缺點,於是就原諒了自己的缺點。還有一種是,本來非常不能原諒別人,但是因為發現自己也有這個情形,也就一笑置之了,這也是不對。如果要讓自己的病痛徹底好起來,一定要生起悲憫心。一來以悲憫心去體諒別人,二來悲憫心讓我們心生慚愧,有所醒悟。如此一來,悲憫心就能讓我們的病一下子好轉。

「歡」就是歡喜心,也就是寬心。常保寬心不易生病。當我們病了,用歡心、寬心去暗示它,希望它好起來,它自然的就好起來了!這就是心理學。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如果是好的,我們要很樂觀的讓它繼續好下去;如果是不好的,還是保持着歡喜心,樂見其經驗。當我們不斷的在經驗上感受的時候,它自然還是成了。就算這個過程中有折磨,我們還是要保持寬心與悲憫心,去想想,自己這種情形也有可能發生在別人身上,要互相勉勵,同病相憐。這種感覺一出現,就會產生很大的精神力量。

什麼是「離」?愈害怕離,終究還是要離。人生的際遇非常微妙,我們越不想得到的,往往就是會來;越想得到的,它還是不一定會來。當該離的時候,我們拼命想守住,許多的共業要一起去受。唯有保持不即不離,才能夠長久的不離,如果一直不想離,最後不是太即,就是太離。有時候順着緣走,該離的時候就離吧!如果不該離,自然就不會離。

「離」還有另外一個意境。當我們生病了,或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心裡不能有怨,只要去思考一件情-離什麼?痛定思痛,靜下來反省:我是不是看多了、聞多了、聽多了、得多了等等。如果是,每樣都離一點,就舒坦了。這麼一想,病就好了一半,再經修養,病就全好了!

什麼是「合」?真正要「合」,就要先懂得「悲」、 「歡」、 「離」。能做到這三者,自然就走向「合」的領域。就像車子的離合器,不離怎麼「合」?合了以後,自然懂得怎麼去離。但是,這裡面有個學問,很多事情我們要能自主,懂得掌握時機,不是什麼都被牽着鼻子走。如有汽車的離合器,它基本上是操縱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如果它是被外在的東西所掌握的話,就不行了。

一個人如果真的懂得「悲」、 「歡」、 「離」,就可以從中領略到「和」的意境。所謂「合者和也,不和則不合。」不懂得和氣,怎麼合而為一?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唯有心平氣和,才能身心合一。當我們身心合一之後就可練到自己能夠改變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不斷的左右我們自己。如此才真的能夠「一切順利」。無論是處理外在事物,或是與人協調,都能夠更加順利圓滿。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