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矯正署臺中戒治所:回首頁

:::

【我給家人的一封信】-林同學 (刊於本所「心世界」季刊第42期)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8-08-09
  • 資料點閱次數:576

我給家人的一封信

戒二 2310 林同學

 

過去在學生時代,夜裡還搭著長途巴士,隔著水霧般的車窗,靜靜的欣賞夜的悽美浪漫風情,也在這無端的輕愁中,蔓生出情感的青籐,澀澀地保護住自己的心,讓悲愁中的小花瑟瑟的舒展出花瓣,我享受著憂鬱中的柔漫微喜。

如今,夜間搭乘高鐵就遍尋不著這一份小詩人的情懷。也許,也許是列車跑得太快,雨滴還沒打穿我的心,就已經被甩在後頭了,完全沒有悠閒氣質的底蘊,就如同現代的建築物,鋼筋混凝土打造,強壯到滴水不穿,這一徹底的阻隔,雨,也就跟著走味了。

五十年前,我隨父親住在台北北投的一個小鎮,房子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木造建築,頂上是老舊的水泥屋瓦,只要下起雨來,音聲清脆,雨味十足,屋裡的是熱閙非凡啊!

那可不是逢甘霖的興奮喜悅,而是母親拉高嗓門叫喚著!「漏雨了,趕快把臉盆,水桶都拿來!」

原來是屋瓦不堪歲月的折騰,龜裂了,外頭一下雨,屋裡也跟著下起雨來,有些漏雨點是老毛病,雨一下,母親便立刻將水桶擺上。但就像天有不測風雲一般,老舊的屋哪裡會漏雨,一樣是難以預料,防不勝防!於是,每逢下雨,就看著母親在榻榻米上來回走動,嚴密的監視著天花板上的大小動靜,一有狀況便指揮全家老少拿著容器就定位接雨,一桶接一桶,不一會兒就擺上五、六個水桶及臉盆。真是忙啊!

「下雨時萬一沒人在家怎麼辦?」

「半夜下雨怎麼辦?」

是啊,把當年漏雨的壯觀程度,比喻成像小溪流一般潺潺如練,在黃昏的燈光下還會閃閃發亮,也許誇張了一點,但下雨時如果沒人在家,或者半夜下雨,床舖肯定全被打濕,到夜裡睡覺時就成了問題,隔天太陽一露臉,還得全家動員將榻榻米搬出屋外曝曬,以免發霉。

這等光景講給現在的孩子聽,他們恐怕很難理解,搞不好會有「不食肉糜」之說「那麼爛的房子,為何不搬家。」

以台灣現今的物質水平來看,或許早就該搬離那樣的房子,即便是免費的公家宿舍,也不需要這般「靠天睡覺」。然而,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未曾聽到父母為此抱怨過什麼,從來沒有。

父親生長在北大荒的長白山腳下,是個清苦的墾荒後代,大陸戰亂後又成了流亡學生,顛沛流離下輾轉來台,全身的家當只剩身上穿的那套衣褲,母親隨父親到了台灣,一路來吃苦扶養持家從不怨言。

兩個都身處在艱難環境中的人,攜手共組家庭後,養兒育女,生活更是大不易。但,什麼力量讓他們一起走了一輩子?父親到天國時已高壽九十二歲,母親今也八十有五,身子骨還挺硬朗的。

「智慧是命運的一部份,一個人所遭遇的外界環境是會影響他的頭腦的。」

根據我的觀察,父母親都說不上是天性樂觀的人,甚至到今天我還一直認為,自己的憂鬱氣質是源自於父親遺傳呢。但他們都懂得「苦中作樂」的人生哲學,並且在生活中實踐「轉念」的改變力量,微笑著面對人生的苦難,因著對我們孩子的期盼,節儉再節儉,讓我們順利完成學業,甚至於成家立業,最終他們才在台中買下屬於自己的家。

談起這段往事,實在有些慚愧,過去的迷失,曾經讓自己身陷苦難中,最後到監獄裡頭反省多年,才學會如何面對自己慘淡的人生,然後寫下告訴家人,我的人生示範,如今還有什麼可說的呢?何況這些人生體會,父母過去幾十年的生活中,已經做了最好的身教,只是我視而不見啊!

貝多芬曾經說過:「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我父母親過去幾十年的身教,充分顯出來「德性」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因為它可以讓人在困苦的環境中活出人性的尊嚴,在貧乏的物質條件下獲得精神上的快樂。相反的,那沒有德性的人,身處苦難中,將會變得寡廉鮮恥,唯利是圖,甚至無惡不作。

我的孩子在家遭逢巨變後,品行並沒有改變,行為亦無偏差,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之一,除了該感謝他母親含辛茹苦的教養之外,我必須感謝在天國的父親。為什麼?因為孩子曾經告訴過我,他的爺爺曾經告訴過他,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未來一定要爭氣,我不知道父親什麼時候告訴過我的孩子這些話,但他的孫子卻從小因此謹守教誨至今。

父親您在天之靈,聽到孫子這麼的聽話,也該會微笑九泉了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