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矯正署臺中戒治所:回首頁

:::

【混障都能你一定也能】-方同學 (刊於本所「心世界」季刊第42期)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8-08-09
  • 資料點閱次數:527

混障都能你一定也能    

觀勒 3673 方同學

 

最近大愛電視台八點檔大戲正上演著「凌華基金會」劉銘執行長的真人故事。劉先生三歲時罹患小兒痲痺症成為重度肢障者,九歲時為了就學和復健之便被雙親送入台北廣慈博愛院一住十三年。二十五歲時被醫生判「因四肢癱瘓,終將於五年內因心肺衰竭而亡」。劉先生並不因此而沮喪,反以樂觀積極的行動力去面對每一天,由於他將每一天都看待成最後一天,倍加珍惜而努力。

31歲成為警廣主持人,主持期間獲頒「金鐘獎」、「社教有功人員獎」、「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等真是獎不完。離開警廣更創立「混障綜藝團」,更自許為「混障一號」。劉先生集合了一群包括肢障、聽障等朋友,四處提供歌唱、默劇、椅舞以及特技表演等演出。不僅讓這些先天有殘缺的朋友們可以從經濟上到精神上獲得滿足和重視;更為社會提供寓教於樂與其等和命運抗衡而奮闘不懈的教化功能。

除了「混障一號」劉先生之外,更有幾位團員不同身體殘缺仍積極進取,終能完成自己的夢想,也撫慰了大眾的心靈,值得大家效法與省思。

視障歌手馬惠美,三歲時被送到花蓮畢士大教養院,經過數十年努力,自費出版了『四十個中秋節』的演唱專輯,由於她已有四十個中秋節未曾和家人團聚,藉此專輯抒發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視障樂手胡清祥,多年來在淡水擔任「街頭藝人」,自費出版了『豎笛名曲館─旋轉木馬』,以重溫童年時父親帶他乘坐旋轉木馬的歡樂時光,借由豎笛把對父親的思念化為串串音符,直達天國和父親款曲相通。

催淚歌手程志賢,是一位腦性痲痺的精障者,國中三年級加入合唱團從此愛上了歌唱。腦痲患者平時要完整說出一整句話都很困難,更何況是唱完一整首歌曲,也正因為這種困難度使他每每表演完畢時更加感動人心,也常使觀眾被自己的淚水熱疼了臉頰。

以上幾位與命運抗衡的生命鬥士,都存在著幾特點:首先他們都是樂觀面對他們的人生。任何事都有一體兩面,你可以陷入悲觀,也可以樂觀的面對,樂觀和悲觀原只是一念之間卻有著天壤之別。樂觀是一種良性循環,使我們容易與成功為伍,悲觀卻是一種惡循環,使人容易跌入失敗的深淵。

其次他們都是夢想的實現家。行動是夢想的開始,因為心動必須馬上行動,這也是人生致勝的捷徑。當心動時卻遲遲無法化為實際行動,物換星移、春去冬來,等到齒搖髮禿、垂垂老矣,夢想終成為空想。如此亦使夢想和成功變成一段永遠無法達成的遙遠距離。相反地若能立即付諸行動,按步就班去完成,就能使夢想和成功縮短成為最近的距離。畢竟「有心路不遠,有心事不難」若有心就能使夢想和成功之間零距離。

此外他們都具備永不放棄的好習慣,因為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放棄,最不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永不放棄」。況且命好不如習慣好。因為命要愈來愈好,不單靠努力和運氣而已,還要加上養成許多好習慣。靜思語有一句話「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好習慣養成愈多,優點就會愈來多,缺點自然就日益減少,成功了命就更好了。

「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根之草」,只要能夠從此刻開始養成許多好習慣,發揮「永不放棄」的決心和毅力,凡事抱著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再以實踐家的精神將夢想化為行動,必能逐夢踏實,早日達到成功的人生。只要肯從今日做起,我深信:「混障都能,你一定也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