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矯正署臺中戒治所:回首頁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江同學 (刊於本所「心世界」季刊第37期)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8-08-09
  • 資料點閱次數:301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文◎江同學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座看不見的天秤!我們常用它來評論世間的是非善惡;辨別事物的好壞美醜;甚至用它來衡量別人的份量輕重,卻鮮少有人會將這座天秤用於自己身上。因為,只要是人,都善於評論他人的是非,而逃避承認自己的對錯;喜於辨別他人的好壞,而不敢面對自己的醜陋;精於衡量別人的份量,而忘了計算自己的輕重。這是人性自私因素使然,我們姑且稱它為「人性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了人性的另一面,我們可由新聞報導、報章書籍;甚至日常生活中,看到許多關於人性光輝善良的另一面,每一件每一則都在訴說著人世間還是到處充滿著溫暖的人情味。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了西方的名人-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相對論。說到相對論,我們不妨用另一種反向思考來解釋「我們心中的天秤」,它正確的功能和延伸。

其實,我們心中所藏著的那座看不見的天秤,不應該只將它用來評論,辨別或衡量於外在的人、事、物而已,他更深一層的闡釋應該是用於我們自己的內心才對。人類行為的根源,緣起於我們方寸之間的那顆跳動的心;心中的那座天秤則是維繫我們內心與外界平衡的水平尺,我們常聽到「將心比心」這四個字,怎麼比?用什麼比?說的確切些,就是用心中這座看不見的天秤,將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放在天秤上來比,來衡量看看兩顆心是否一樣的重。換言之,在你善待自己的同時,是否你也善待別人。

  將心比心的另一種延伸的解釋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淺言之,就是不喜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不要加諸在別人的身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的這種人,這種人往往只在乎自己好不好,根本不會去理會別人的感受,在今天這個重視人際關係的群體中,是不被認同接受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己所不能忍受的事情若將它加諸在別人身上,別人也一樣不能忍受。如果能夠時常心懷此念,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想一想,我這樣做會不會造成別人的不見和困擾,換成我是別人,我的感受如何?我是否能夠接受?這樣就不會己所不欲,而施於人。別忘了心中的那座天秤,在你善待自己的同時,要記得量一量、問一問自己、別人是否接受你的行為,你善待別人了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