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矯正署臺中戒治所:回首頁

:::

【宗教教育課後的感言心得-執著與修行的個人看法】-李同學 (刊於本所「心世界」季刊第44期)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8-08-09
  • 資料點閱次數:527

宗教教育課後的感言心得-執著與修行的個人看法

2442、李同學

 

「執著」是妨碍我們進步之根源。所謂貪、嗔、癡;「貪」即執著,由於執著個「得」字,因而產生「貪」念,若「得」不能如願,「嗔」心便起。

執著於名利,勞心傷身,成為榮華富貴之祭品;而名利以外之執著,往往令人陷於其中而不自覺,傷害之深,猶恐過之,如執陷於主觀意識與知識的追求等。

有些人執著於自己的感官判斷,總用自己所見、所聞、所想來判斷事情,殊不知人之大腦充其一生,只有百分之三被開發,可見光度只是一小段波長。這種人主觀意識強烈,總是強迫別人非接受自己之想法不可,與人辯論不休。往往越聰明的人越易有這種毛病。如碰到這種人,我總是不語,搖搖頭,或「哈哈」一笑,甚至我會說一句話:「讓他糊塗一輩子!」把自己裝得滿的人,不可能再接受任何高明玄妙的東西。

有些人執著於知識之追求,莊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我們用有限之生命,想要盡得那無限的知識,也是自找苦吃。求知識是為了窮理盡性,通曉生命之真義,讀書是在精不在廣,只要專精於一門學問,自能受益無窮。

有些人執著於「仁義」之作風。其實仁義之心是默默散發出來的,只要常保「慈悲」的念,眾生自然受到感召,碰到需要援助的則伸出援手,自量能力,也不勉強什麼,更無須大張旗鼓,唯恐他人不知。行仁義以「無心」為之,是最重要的,當行則行,做了就忘,忘掉心中之羈絆牽掛,「忘」才能「空」,能量始能補充,否則勞累一場,慨嘆力不從願,更甚者,總覺救渡無方,更陪上了自己。

還有些人執著於修行人之「法相」有的自命清高,拒人千里,有的一副莊嚴、不苟言笑,有的故作神秘、裝神弄鬼。其實,修道行之人須實實在在克盡本分,處富貴無有銅臭,處貧困無有窮酸,是大將無有莽撞,能讀書無有文弱,不染一塵習氣,無有一絲造作,言語直率,行為灑脫,乃真行者也。

現在我也不斷教育的練習修行自己,放鬆自己,鬆開全身關節,忘掉自己的過去,設立一個美好的未來,定下標桿,不讓自己進入過去的框架中,漸漸的就能體會其中「鬆」的意境。能從最初的肌肉、精神放鬆,到高難度的關節放鬆,再進階到臟腑的放鬆,以至於神識的放鬆;就能放寬胸懷、寬恕之道,自然不會再懷恨別人迷惑過去,以後便得絕對的善果及美好人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