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矯正署臺中戒治所:回首頁

:::

【心世界】-廖同學 (刊於本所「心世界」季刊第48期)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8-08-09
  • 資料點閱次數:420

心世界

2661、廖同學

 

我愈來愈相信付出法則的神力。曾經在刊物中看過鈕承澤導演接受專訪時引用的一句話,他說:「你怎麼對待世界,這個世界就會加倍還你。」我有兩次特殊經驗,讓我對這句話感同身受,更深信不疑。

在外面時公司每年年初都會送新一年的桌曆,但設計格式不是很吸引我,於是決定讓它陪伴同事一整年。同事很高興地收下:「這麼好,真的要給我?」看著她開心的神情,自己也很開心,那情緒傳回自己。我很喜歡看到人家收到禮物那種愉悅的表情,正是因為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話說回來,我發現買東西孝敬父母很有成就感,況且是用辛勤工作賺來的錢,成就感更甚。因應農曆新年,才送母親兩件新衣,隔天就接到親戚的電話,說是有四件全新漂亮牛仔褲,因為穿不下,請我過去拿,當我回想起導演的那句話,我倍感訝異,真的是加倍,比我送出去的還多了兩件。

能送出禮物已經夠有成就感了,送出去的還會以其它形式反轉回來,加倍奉還,更令人驚喜不已。驚喜之處在於你並不想要人家的回報,光是純粹欣賞收禮物的「中獎」般開心的樣子,就已經是大大的滿足。然而,宇宙其實已經著手安排另外的回饋要給你了。我覺得這就是付出的祕密。近年來,「法則」這個詞很流行,在此就稱之為付出法則。

如果有接觸新時代思想的就知道,送什麼出去,什麼就會回到身上。不管是有形的物質或是無形的情感都一樣,無論正面或負面,都具有這種「反作用原理」。能付出,意味著過得比較好。這點我很認同,就跟選擇付出的人-來世投生為富翁,選擇接受的人-來生投胎為乞丐的寓言故事類似。給出去的同時,會有一種「原來我有這麼多」的感覺,會覺得自己是富有旳。如果沒有付出的過程,就無法體會自己擁有很多。有十捐一,真的也沒損及自身什麼利益,那十分之一其實無關痛癢,也並沒有真的失去。我喜歡書中蠟燭的比喻;「一根蠟燭不會因為點燃其它蠟燭,而失去光亮。我們都像是蠟燭,點燃別人的心時,也讓自己的心被點亮」。

另外要補充一點,光是有些微幸災禍的心態,對他人投射負面情感,就有可能為自己在未來招致不幸。比如見不得別人好,希望商場上的競爭對手一敗塗地,或是希望對不起自己的人遭遇苦難陷入困境…等。就算沒有具體行動,只是起心動念,付出法則就已經開始運作。所以佛教強調起心動念都是關鍵,所以〈金剛經〉對世人舉足輕重,號稱是管理念頭的經典。我很喜歡用好人肯定有好報的一句話,那道盡了一切,我們都非完人,人生唯一的解答是彼此相愛,把愛傳出去,讓愛回到你身上。

回頁首